玻璃钢雕塑的制作流程涵盖设计、制模、成型、组装、表面处理及安装等多个环节,具体如下:
一、设计阶段
创意构思:根据雕塑主题、使用场景(如公园、广场、商业空间)及甲方需求,结合玻璃钢材料的特性(如轻质高强、耐腐蚀、易成型),进行创意构思。
图纸设计:利用3D建模软件(如Rhino、ZBrush)进行雕塑设计,生成三维模型图。根据雕塑尺寸和比例,计算侧面厚度,并制作出详细的图纸,包括尺寸图、结构图、效果图等。
小稿制作:对于大型雕塑,制作小稿或小样进行验证。小稿需按比例缩小雕塑造型,经过反复修改和确认,确保与图纸一致后再进行放大制作。
二、制模阶段
模胎准备:
泥塑模胎:使用雕塑泥塑造出雕塑的初步形态,经过自然干燥达到一定强度后作为模胎。
泡沫模胎:对于工艺较为简单的雕塑作品,可采用泡沫材料通过机器雕刻出雕塑形态,再手工修改和打磨至光滑平整。
3D打印模胎:利用3D打印技术直接打印出雕塑模型,再进行细节打磨和调整。
模具翻制:
硅胶外模:在模胎上涂刷硅胶流体,形成弹性体。硅胶层厚度应在1mm以上,以确保模具的耐用性和细节表现力。
石膏外模:在硅胶层上再成型厚度为3mm左右的玻璃钢层,固化后形成石膏外模。石膏外模具有耐热、价廉、导热系数小、复印性好等特点。
模具分割:根据雕塑的形态和大小,将整体模具分割成若干个单元块,便于成型和脱模。
修模处理:仔细检查模具腔内线条是否流畅、细节填充是否到位,有无粘模、填充不满的情况。对模具进行必要的修补和打磨,确保模具质量。
三、成型阶段
手糊成型:采用手糊成型方法,将玻璃钢材料(不饱和聚酯树脂与玻璃纤维布)按比例混合后,分层铺设在模具内。先涂刷一层不饱和聚酯树脂,再铺上两层玻璃纤维布,最后再涂上一层不饱和聚酯树脂,使玻纤布与树脂叠加结合。
固化成型:待玻璃钢材料固化后,从模具边缘慢慢敲出玻璃钢模。敲出模具时需小心操作,尽量避免损坏模具。如有损坏,必须进行修补。
组装成型:对于大型雕塑,需将各个单元产品按编号拼接胶合,组装成一整体。组装过程中需确保各部分连接紧密、线条流畅。
四、表面处理阶段
打磨刮灰:对玻璃钢雕塑半成品进行细致打磨,去除表面毛刺和不平整处。然后刮上腻子进行找平处理,使表面更加光滑平整。
上底色:根据设计要求,给雕塑喷上底漆。底漆需均匀喷涂,确保表面色泽一致。
表面着色:
仿金属效果:通过化学着色与打磨做旧技术,精确还原青铜器氧化层质感等金属效果。
仿石材效果:采用矿物颗粒掺入树脂的方法,配合模具压印形成多种石材艺术效果(如仿砂岩)。
纯色涂装:使用聚氨酯汽车漆等高性能涂料进行纯色涂装,确保色彩稳定性和耐久性。
五、安装阶段
基层处理:与玻璃钢雕塑相连接的墙体基面需平整、干净,无质量缺陷(如孔洞、麻面、裂缝、夹层、凸凹)和油污。事前需采取专业化措施进行清理。
放线定位:在墙面上弹出水平线和垂直线,定位出各个玻璃钢构件和安装配件的正确位置。放线时应上下统一挂出垂直线,避免位置偏差。
安装埋件:根据设计要求,在墙体上安装预埋件(如钢板、螺栓等)。预埋件的位置和数量需符合设计要求。
构件安装:
电焊固定法:采用结构预埋钢板电焊固定法进行安装。根据放线位置在预埋钢板上弹出连接件的安装位置后电焊连接连接件。随后将玻璃钢构件及其型钢支架或玻璃钢构件内预埋铁板或钢筋电焊固定于连接件上。
膨胀螺栓固定法:对于未能及时预先设置预埋件的安装工程,可采用膨胀螺栓(或种植化学螺栓)后置预埋件。根据放线位置弹出螺栓位置后用电锤在墙面上打孔固定膨胀螺栓。构件与主体结构每个接触面锚固点不应少于4个。
嵌缝密封:安装完成后进行玻璃钢拼缝处理,修补打磨并填充密封胶确保接缝严密。
清理及修整:对雕塑表面进行清理和修整工作,去除多余材料和污渍。
完工验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完工验收工作,检查雕塑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